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共青团吉林省委“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主题实践活动部署。公司精心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派七支小队赴长春、四平、通化、白山、吉林、延吉、辽源,以 “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在白山松水间展开一场“行走的大思政课”,让红色精神从史料陈列里“活”成青春奋进的坐标,推动青年员工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教育、锤炼过硬本领。
深掘人民根系,悟透鱼水深情—长春
作为三下江南前沿与土改试点,九台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的老照片,定格着百姓支前的身影、民兵护粮的警惕,让“军民鱼水情”不再抽象。战壕遗迹里的弹片、炮弹削过的老树桩、密林防空洞的潮湿空气,都在诉说战士们的英勇。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军民鱼水情”是战士与百姓“同生死、共患难”的写照。这份根植人民的力量,让学子更懂服务基层的意义——贴近群众,才能延续“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脉。
凭吊英烈忠魂,铭记苦难抗争—吉林
从船营到丰满,革命烈士陵园的松柏环绕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熠熠生辉,劳工纪念馆内锈镐、破草鞋、带血工票与照片里的苦难,交织成沉重记忆。实践团成员们体会到“苦难与抗争”的重量:铭记伤痛不是沉溺过去,而是带着先辈意志守护当下和平。
回溯烽火战场,解码热血担当—四平
从梨树到铁西,四平保卫战指挥部的斑驳墙痕与弹坑,见证炮火中的战术制定;战役纪念馆沙盘还原了四战四平的拉锯,斑驳墙痕与沙盘让实践团成员们触摸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念,拉锯战的惨烈与坚守,让学子明白:当代青年的“担当”,正是对“敢打敢拼、绝不退缩”精神的延续。
致敬英雄群像,聚变家国情怀—通化
通化市东昌区的红色地标串联起三位英雄的故事:杨靖宇纪念馆里,树皮与棉籽诉说弹尽粮绝的不屈;高志航纪念馆的战机模型,定格航空报国的赤诚;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墓碑,刻着无名英烈的热血,三重标识让“家国大义”可触可感,英雄群像让实践团成员们懂得:“家国”是融入血脉的责任,如今踏实做事,便是对烈士们最好的告慰。
倾听边疆壮歌,解码团结密码—延吉
延边博物馆的“各族同胞抗敌图”中,朝鲜族送情报、汉族教枪法、满族领路的画面,展现着10多个民族同胞“保卫家园”的共同信念。革命烈士陵园的“民族团结纪念碑”上,不同民族烈士的名字印证着“多元一体”的抗敌力量。这些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真切感受到跨越民族的团结力量:当代青年与各民族伙伴携手奋进,正是在续写“你护我后背,我护你山河”的壮歌。
凝视苦难印记,唤醒觉醒力量—辽源
从龙山到西安区,平安教育基地的警钟、二战战俘营的牢房划痕、矿工墓的无声悲歌,勾勒出“从苦难到觉醒”的轨迹。战俘营里多国战俘的越狱尝试,矿工墓下上千名被压迫者的牺牲,都在诉说对自由与正义的渴望。三线踪迹交织的“苦难图谱”,让实践团成员们明白:“觉醒”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从历史中汲取勇气,把日子过成先辈期待的模样。
探寻战略智慧,领悟坚守力量—白山
临江市的红色地标藏着扭转东北战局的密码:四保临江纪念馆的作战图上,红色箭头标记着兵力不足敌军一半却四战四捷的奇迹;陈云旧居的油灯,见证着深夜起草作战方案的坚守,只因“灯亮着,战士们就有信心”。这些烙印是“以弱胜强”的斗争智慧,这种困境中谋全局、艰难中不放弃的精神,让实践团成员们懂得:面对挑战时的“坚守”与“巧思”,正是对这份智慧最好的传承。
青春的脚步踏响红色土地,理想的光芒照亮奋进征程。通过此次实践,公司学子将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基层中锤炼过硬本领,把对红色精神的感悟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未来,公司学子将带着这份实践收获,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